钱江晚报:网红品牌要维权更要提升内涵

来源: 钱江晚报2018-03-13 11:07:02
  

在网红经济大热的商业环境下,做一家网红店真的好吗?可能刚刚成网红,就深陷“李逵、李鬼”的真假难辨中。譬如,网红糕点“鲍师傅”一夜爆红。目前它在北京地区只有14家直营店,在全国也仅有26家门店,然而北京地区形形色色的“非正宗”鲍师傅就有200多家。创始人鲍才胜一怒之下将一家涉嫌侵权的公司诉至北京、南京、杭州三地法院。案件将于近日开庭。

山寨、假货成了中国市场上的幽灵。无论是餐饮界还是时尚界,只要你够红,就一定有山寨版。尤其是对于各种街头餐饮网红店,满大街的“X师傅”、“X黑鸦”、“X茶”,不仅名字相近,就连招牌颜色、店面装潢都属于精致的“复刻版”。这就好像在玩“找不同”。品牌的区分可能是门头下有两个不明显的小字,以及logo上某个品牌的人像刘海没有了。很多消费者直言“傻傻地分不清”。在业内,山寨产业甚至早就有了一套明确和标准的玩法,并且总结出系统的方法论。

鲍才胜自称创业十余年,遗憾的是让“外人”赚了彩头后,才开始关注商标维权。对于商标,一些初创业者前期不重视,最后追悔莫及。同时,违法成本低,打假成本却很高。2016年,天津曾有人以“鲍师傅”名义开设糕点门店,被诉诸法庭一年半后才赔偿了1万多元。处罚力度轻,造成了山寨品牌商违法成本低,收益却非常高。于是,网红店遭遇山寨是家常便饭,按下葫芦起了瓢,告完东家,西家又来了,维权的人力物力成本都很高。

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,一个网红品牌的起落可能也就是一年甚至是几个月的事情,没有人能承担得起等待的成本。因此,需要完善市场规则与加强市场监管,消除由造假成本低、收获丰厚引发的“侥幸心理”。

网红店的原创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应该乐见,但反过来想想,网红店为什么容易被批量复制?原因一方面是有利润可图,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网红店的产品技术含量低,容易被复刻。

同样是餐饮店,却鲜见老字号被山寨。不仅仅是因为老字号品牌已经根深蒂固,更重要的是老字号的品牌文化和产品内涵更加深厚,想复制都难。对于网红店来说,如果只是想赚快钱,那么必然要遭遇被轻易复制的风险。生存还是死亡?网红餐饮店既要维权,也要想想自身的内涵式发展,也许后者比直接维权更有效。

责任编辑:shsbw

版权与免责声明:

1 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”(非沪商网)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
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,文责自负。

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
4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。

综合
  • 热门主题